畫家李書廣。
李書廣:攜手江山問道,追慕澄懷味象
文 心
丙申之夏,烈日炎炎,揮汗如雨之日,記者獲悉清華美院高研班美術創作基地有一位才華出眾、學術深厚的青年書畫家值得我們采訪。幾經輾轉,時至丙申寒冬,記者一行二人,方有幸見到這位青年才俊——李書廣。
眾所周知,中國書畫是中國文化之精髓,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元素及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深層結構的道家思想早已成為影響我國傳統書畫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和文化內涵。
自古以來,中國書畫常以“求道”、“修道”、“明道”、“釋道”作為發展主旨,時刻弘揚著我國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今天,我們采訪的這位李書廣先生就是這樣一位崇尚和弘揚道教文化,并立志傳承老一輩書畫藝術家創作風格的畫家。
“小時候,村外的一條小河是我們上學的必經之路,溪水由南向北潺潺穿流而過,每年夏季大雨來臨,河水就會漫過橋面,湍急而洶涌,美麗而壯觀。大橋為磚石而砌,三孔結構,橋面左右砌著兩排堅固的大青石護欄,護欄上刻著好多古代人物及山水畫面。喜歡亂涂亂畫的我就經常偷偷地拿著媽媽做裁縫用的粉筆,趴在青石邊上照著葫蘆畫瓢,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進行涂鴉。后來,自己才知道那美麗的青石板上雕刻的都是古代名畫二十四孝圖。就是由于少兒時代的涂鴉,為我長大后的美術生涯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李書廣回憶說。
李書廣,山東濰坊人,先后就讀天津東方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13年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培訓中心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李鐵生山水班,師從李鐵生、葛濤先生。現為清華美院培訓中心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創作課程執行導師(山水教研室)葛濤先生的助理;江山問道水墨畫會發起人之一、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其以江山問道為起點,主攻水墨山水,多次入太行、走黃山、穿桂林等山川要地,深入生活、以自然為師,尋山問道,積累知識,武裝自己。巧妙地把萬物用陰陽之美,黑白虛實,融入青翠山水之間,融入自己的筆下。
“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發于天然,非由述作。”李書廣常用古代賢人經典度化自己,教導學生。其攜叢葛老師發起創辦“江山問道水墨畫會”就充分說明自己的這種與眾不同的悟道精神。
李書廣認為,中國書畫是道行的產物。成功的書畫不是被動地對自然進行描摹,也不是被動地對自然的反應,而是“天人合一”,在看似有形,確是無行的“道”中的體現,繼而將筆下的創作形成獨特的繪畫藝術形式和審美情趣,方是自己作畫的最真摯的追求。
培根曾說:“真正迅速的人,并非事情僅僅做得快,而是做得成功而有效的人。”目前,李書廣與同道師生共同發起的“江山問道”水墨畫會全國巡回展正鋒芒畢露,士氣大顯,正按照自己及同道師兄的夢想追根溯源,展翅翱翔。相信,青年書畫家李書廣在今后的藝術發展中,定會揚帆萬里,成就斐然。
李書廣藝術簡介
李書廣,號心齋主人、廣贏居士,山東濰坊人。先后就讀天津東方藝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2013年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李鐵生山水工作室,師從李鐵生、葛濤先生。主攻水墨山水,得恩師精心教誨。常態化同老師攜帶學生深入太行山、黃山、桂林、五臺山等實地調研寫生,堅持不懈地走深入生活、以自然為師的寫生道路。
國家高級美術師,清華美院培訓中心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創作課程執行導師(山水教研室)葛濤先生的助理;葛濤山水強化班班主任、助教;江山問道水墨畫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世紀國畫研究院常務理事,東方文化藝術院特聘畫家,中國工藝示范基地特聘畫家,李鐵生工作室畫家。
(編輯 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