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議用典一例
閻長貴
“銀樣镴槍頭”出自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說張生:“你原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镴槍頭。”(參見《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53年3月第6次印刷—1978年12月第1版,第146頁)
現在有人說:“銀樣蠟槍頭”出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紅娘罵張生的一段:"你原來是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蠟槍頭。”
在這里,“銀樣‘镴’槍頭”無端地被改成了銀樣‘蠟’槍頭’’。“蠟”和“镴”不同,不能互相通用。
眾所周知,王實甫的《西廂記》對曹雪芹的《紅樓夢》有著深刻的影響與啟示,在新中國出版的《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中,林黛玉和賈寶玉同看《西廂記》,黛玉戲謔寶玉就引用了《西廂記》中的“銀樣镴槍頭”,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镴槍頭。”(參見《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3月北京第1版第326頁)
然而也有不少人把《紅樓夢》原樣引用的《西廂記》中的“銀樣镴槍頭”改成“銀樣蠟槍頭”。如87版《紅樓夢》第十集,其中有賈寶玉和林黛玉看《西廂記》的情節(或鏡頭),可以看到與此同時,字幕上出現的就是黛玉譏諷寶玉“銀樣蠟槍頭”的話頭。
《羊城晚報》1996年3月22日,在評《賈政之“政”》文中明確指出:“賈政無所作為,缺德少才,壓根兒一個銀樣蠟槍頭,不中用。”文中的“蠟槍頭”顯然是“镴槍頭”之誤。镴和蠟的繁體字字形相似,讀音相同,容易混淆;實際上兩者意義不同。(黑體為筆者所加)
鑒于維護語言使用的嚴肅性和正確性,我們實實在在應該辨證清楚究竟是“銀樣‘镴’槍頭”,還是“銀樣‘蠟’槍頭”了。
應該指出,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最早辨正這個問題的可能是陳伯達。他(1904——1989)是中國共產黨內著名理論家。在政治上說,他從1939年起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秘書達31年,建國后其職務最終升至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排第四位,按照現在的說法達到了“正國級”(關于他所犯的錯誤以及他受到的懲罰我們姑且不論)。
再指出一點,陳伯達從《紅旗》雜志1958年創刊起一直到他1970年九屆二中全會被打倒止,他始終是《紅旗》雜志的總編輯。
《紅旗》雜志1967年12期有一篇就武漢“七二0事件”寫的社論《向人民的主要敵人猛烈開火》。原稿有這樣一段話:“一切階級敵人,看起來貌似強大,實際上只不過是銀樣蠟槍頭一根,紙老虎、泥足人一個,虛弱得很。”作為總編輯的陳伯達在審定這篇社論時,把“銀樣蠟槍頭”改正為“銀樣镴槍頭”。
陳伯達為做這樣的改動?其原因是因為:從歷史上說,“銀樣镴槍頭”出自元代王實甫的《西廂記》,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的作者接受這個說法,把它原樣地用在《紅樓夢》中。
而所謂“銀樣蠟槍頭”,就是說在槍頭涂上‘蠟’,此話不通,在現實中也找不到在鐵制的槍頭上涂蠟的!這樣做違背《西廂記》和《紅樓夢》中的正確的和真實的說法;如果把這種說法硬和《西廂記》與《紅樓夢》聯系起來(換言之,把這種說法加諸《西廂記》與《紅樓夢》),從而把他們本來說的“銀樣镴槍頭”無端地改作“銀樣蠟槍頭”,應該說,那對這兩部經典著作來說是一種無意地或不自覺地“褻瀆”(或“玷辱”)。“蠟”和“镴”不同。“镴”是錫鉛合金,可焊接金屬,亦可制造器物。銀樣镴槍頭,其釋義是:中看不中用。陳伯達把“蠟”改作“镴”,這表明了陳伯達尊重古籍經典,做事也比較認真。
以上看法是否妥當,敬請方家和廣大讀者不吝指正。
(編輯 馬金星)
人民藝術家網名家網展歡迎賜稿:投稿作品主要包括書法、國畫、油畫、陶瓷、篆刻、唐卡、刺繡及傳統手工藝品。投稿者先將作品10—20幅(件)拍照,連同作者照片、簡介一起發送至renminribao2@126.com 郵件標題請注明“名家網展+作者姓名”標志。郵箱投稿審核通過,實行先發表網展,后通知作者快遞原作2—6幅,即頒發相應地展覽證書。